结直肠癌专家共识 2016 年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要点

来源: 2019-06-07 10:43

大都结直肠癌确诊时已届中晚期,效果欠安,故结直肠癌的前期发现和尽早防备至关重要。有鉴于此,应注重结直肠癌的防备。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的首要专家在 2011 年 10 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公布的《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归纳防备一致定见》中归纳防备部分内容的根底上,归纳了近 5 年世界和国内相关研讨的新进展撰写了《中国结直肠癌防备一致定见 (2016 年,上海)》。现收拾关键如下。

散发性 CRA 的一级防备

1.高膳食纤维或许下降结直肠癌的患病危险。

需求留意的是,蔬菜作为膳食纤维的重要来历之一,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危险的相关性并不非常显着。但是十字花科类食物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危险呈显着负相关。

2.削减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或许下降结直肠癌患病危险。

现在触及肉类和肉制品与结直肠癌发病危险的研讨多以行列研讨和病例对照研讨为主,尚缺少随机对照的前瞻性干涉研讨。现有文献大多支撑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安排)和加工肉类(腌制、熏烤、煎炸等肉类食物)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高危险相关。

3.长时刻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要素。

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要素,且与吸烟的年限和总量有必定的剂量效应联系。

4.长时刻很多喝酒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要素。

5.肥壮是结直肠癌发病的潜在高危要素。

6.合理体育锻炼可下降结直肠癌的患病危险。

7.CRA 的筛查可发现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下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8.阿司匹林、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等 NSAID 可削减 CRA 初发(Ⅱa),但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Ⅰ)。

很多的研讨支撑阿司匹林能有用防备结直肠癌。鉴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挑选性 NSAID 或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心血管不良反应,以及防备用剂量、年限、开端年纪没有说明,考量到长时刻运用的获益-危险比和本钱-效益比,现在并不支撑其用于一般人群 CRA 初发的防备。

9.叶酸干涉可防备散发性 CRA 的发作。

10.维生素 D 的摄入和循环 25 羟维生素 D 水平在必定程度上与 CRA 的发作呈负相关。

11.其他饮食来历的抗氧化类维生素对防备 CRA 初发需求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讨验证。

散发性 CRA 的二级防备

12.去除 CRA 可显着下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但去除后再发率较高。

13.改进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或许下降腺瘤去除后再发率。

14.阿司匹林和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等 NSAID 具有削减腺瘤再发的效果。

大大都有关阿司匹林和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等 NSAID 的临床干涉研讨并没有区别是针对腺瘤的一级(防备腺瘤初度发作)或二级(防备腺瘤去除后再发)防备;但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讨提示,规则服用阿司匹林可削减腺瘤再发,下降结直肠肿瘤发作率和病死率。

15.阿司匹林、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等 NSAID 在发挥防备效果的一起,具有必定的不良反应。

考虑到 NSAID 的心血管和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现在仍存在争议。但学者们以为服用阿司匹林防备结直肠癌应至少继续 6 年,而且每周 14 片(325 mg/片)以上者效果较佳。因而,也须仔细考虑长时刻服用该剂量的潜在损害,并审慎考虑其不良反应和费用-效果比。

16.钙剂具有削减 CRA 再发的效果。

17.维生素 D 对 CRA 的再发有必定的防备效果;联合运用钙剂和维生素 D,防备 CRA 再发的效果更显着。

18.关于腺瘤再发防备,叶酸的效果没有结论。

叶酸防备效果或许仅发作在叶酸根底水平较低者。弥补叶酸或许在癌前疾病这个阶段之前发挥防备效果,而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例如腺瘤性息肉,这种防备效果则尚不清晰。摄入叶酸的剂量、叶酸干涉时刻长短和干涉时刻点的挑选、根底血浆叶酸的浓度和乙醇摄入等要素均可影响叶酸对结直肠肿瘤的效果,因而断定叶酸运用的剂量巨细、时刻长短、运用的时期,以及有无其他要素的搅扰(如乙醇)至关重要,需求进一步探究。

19.二甲双胍或许具有防备腺瘤再发的效果,需求更多研讨验证。

20.来历于天然植物的药物和调理肠道微生态防备 CRA 再发值得深入研讨。

包含姜黄素等来历于天然植物的药物可下降结直肠肿瘤的发作,但其对腺瘤去除后再发的影响没有清晰。

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决议着肠道稳态,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结直肠的环境要素,影响着结直肠癌的发作、展开。现发现与结直肠癌发作相关的或许病原菌首要包含具核梭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软弱拟杆菌等。学者们提出可经过调理肠道菌群以影响和防备结直肠肿瘤的发作、展开。假如能说明肠道不同菌群经过胆汁酸代谢的致瘤效果和制剂,将有利于针对不同菌群研讨益生菌,供给微生态制剂,关于说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防备将起到严重效果。

IBD 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防备

21.UC 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疾病,特别与病程超越 10 年的全结直肠病变,以及重复炎性反应者联系更为亲近(B);要注重对 IBD 患者的定期内镜筛查(A)。

现在均选用惯例全结肠镜查看,而且引荐每隔 10 cm 行 4 点活安排查看办法进行病变的筛查,但这一办法在临床上不易展开。跟着内镜技能的展开,近来多项研讨发现选用亚甲蓝或靛胭脂的染色内镜有利于发现 IBD 相关结直肠癌,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比惯例结肠镜进步 4~5 倍。因而,现在多项攻略主张选用全结肠染色内镜结合可疑部位的定向活安排查看办法对 IBD 患者进行筛查,以替代惯例的结肠镜多点活安排查看的办法。关于内镜下发现任何等级的上皮内瘤变,需内镜下医治,并依据终究的病理成果亲近随诊或行手术医治。

22.5-氨基水杨酸仅在 UC 炎性反应操控和延伸缓解期时运用有防备癌变的效果,在 CD 中的效果没有清晰。

23.硫唑嘌呤可以进步黏膜愈合质量,或许具有必定防备 IBD 癌变的效果。

2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 IBD 癌变的独立危险要素,但现在不引荐运用熊去氧胆酸防备 IBD 癌变。

25.微生态制剂在防备 IBD 癌变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讨。

26.全结直肠切除适用于癌变、伴有高等级上皮内瘤变者,伴低等级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引荐内镜监测。

不引荐选用全结肠切除的办法防备 IBD 癌变。但关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药物关于炎性反应操控不满意、病变重复发作、发现高等级上皮内瘤变或结直肠癌,则主张全结肠切除。由于 IBD 癌变的体现形状缺少特异性,肿瘤有异质性的特色,若结肠镜筛查发现高等级上皮内瘤变或结直肠癌,主张行全结肠切除。近来也有攻略引荐关于非息肉样异型增生病灶内镜下切除后可内镜随诊,不用行全结肠切除。

宗族性结直肠肿瘤的防备

27.林奇归纳征(Lynch syndrome,LS)等宗族性结直肠肿瘤患者和宗族成员应进行遗传学检测;LS 患者、基因骤变带着者和未行基因检测的家系成员,应承受结肠镜随访和肠外肿瘤监测;结肠镜查看并内镜下切除息肉可下降 LS 患者因结直肠癌逝世的危险。

MLH1、MSH2、EPCAM 骤变带着者具有更高的患结直肠癌危险,MSH6 或 PMS2 骤变带着者危险则相对较低。因而,针对 MLH1、MSH2、EPCAM 骤变带着者结直肠癌的监测,引荐 20~25 岁开端进行结肠镜随访。若家系中最早的发病年纪<25 岁,则应先于该年纪的 2~5 年开端进行随访,每 1~2 年复查。

MSH6 或 PMS2 骤变带着者结直肠癌监测计划,引荐 25~30 岁开端进行结肠镜随访。若家系中最早的发病年纪<30 岁,则先于该年纪的 2~5 年开端,每 1~2 年复查。家系中,未做基因检测的成员随访战略与基因骤变带着者的随访战略相同。经基因检测未发现骤变的家系成员则按一般危险人群进行随访。

国外报导,LS 并发肠外肿瘤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较为多见,可于 30~35 岁开端每年进行 1 次妇科查看。而我国该病患者肠外肿瘤以胃癌多见,子宫内膜癌发作率略低于胃癌。因而在国内引荐 LS 患者自 30~35 岁起每 3~5 年行胃镜查看。

28.结肠切除术是 LS 患者根本的医治方法,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仍应每 1~2 年进行 1 次肠镜随访。

当结肠镜下无法切除息肉或肿瘤时应行手术医治。关于>60 岁或有潜在的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考虑行结肠次全切术。在 LS 患者中,因结直肠癌行结肠部分切除术后,约 19% 于 10 年后,47% 于 20 年后,69% 于 30 年后,其剩下结肠或直肠再发作癌变。因而,因 LS 患者结直肠部分切除术后再发率高,应对剩下结肠或直肠每 1~2 年行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查看,随访战略同 LS 致病基因带着者。

29.对以下可疑为腺瘤性息肉归纳征的患者主张行相关基因检测,首要筛查基由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和 mutY DNA 糖基化酶基因:①CRA 性息肉超越 10 枚;②有腺瘤性息肉归纳征宗族史;③CRA 患者,且有宗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肠外体现。

30.从 10~12 岁开端,对 FAP 患者、基因骤变带着者和未行基因检测的家系成员每 1~2 年进行 1 次结肠镜筛查。

FAP 患者的最早发病年纪为 6 岁,大部分 CFAP 家系成员有致病性基因骤变者一般于青春期发病,主张从 10~12 岁开端每 1~2 年进行 1 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筛查,一旦发现息肉,则每年进行 1 次全结肠镜查看,直至行结肠切除术。AFAP 家系成员从 18~20 岁开端,每 2 年进行 1 次全结肠镜查看。

31.依据 FAP 患者年纪、息肉的负荷和患者状况归纳考虑行结直肠切除时刻。

32.对 FAP 患者、基因骤变带着者和未行基因检测的家系成员,相关结直肠外肿瘤应从 25~30 岁开端随访。

引荐从断定有结直肠息肉或 20~25 岁开端进行上消化道内镜监测,每 3 年 1 次。内镜查看发现,约有超越一半的 FAP 患者发现十二指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度为 3%~5% 或更高。依据 Spigelman 分级决议十二指肠镜的随访距离时刻。FAP 患者胃底腺息肉展开成癌的约占 0.6%,当发作高等级上皮内瘤变或滋润癌时应行手术医治。

甲状腺的查看应从 10 岁起每年行 1 次甲状腺超声查看;关于带着基因骤变的婴幼儿主张从出生起每半年行 AFP 检测和肝脏超声查看,直至 7 岁;关于腹内纤维瘤的检测应包含每年的腹壁触诊,假如患者有相应症状或有纤维瘤宗族史,肠切除术后 1~3 年应进行 1 次腹部 MRI/CT 查看,尔后距离 5~10 年查看 1 次,关于其他肠外器官现在尚无随访计划。

本文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中国结直肠癌防备一致定见(2016 年,上海)》收拾,中华消化杂志 2016 年 36 卷 11 期 721-733 页。(点击信源地址下载原文)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代健康 > 病理诊疗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