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性别,悲喜交加,这是我们人类拍给自己看的电影

来源: 2021-08-23 09:38

提及性别,大多数人脑海中想到的只有“男”和“女”,作为生物学中最非此即彼的基础问题,这种答案似乎是板上钉钉不容置疑的。然而,这种简单的性别二元论并不足以概括这个社会中不同人群对自我性别的认知。以下,Esquire将带你一起看看那些大荧幕中的“第三性”角色以及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程蝶衣《霸王别姬》(1999)

提到我国大荧幕上的“第三性”角色,那就肯定绕不开《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在陈凯歌导演的艺术创作下,这个角色所散发出的迷人中性气质远超了“性别”这一概念,成为了无数影迷心头上的经典荧幕形象。

在影片开始没多久,陈凯歌就用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点明了整部影片的性别意识主旨。从被戏班子收养到开始在《霸王别姬》这一表演剧目中沉沦,程蝶衣的成长过程无一不在经历着自我的性别角色定位。也许是经历了老太监玩弄事件之后,也许是和段小楼一起收养了小四之后,女性意识开始逐渐在程蝶衣心中觉醒,他越发地在“虞姬”这个角色中人戏难分,更是将“虞姬”对“霸王”的这份深情延续到他与段小楼之中。最终,是时代的变迁也好,是人心的背叛也罢,当内心的渴望被逐一磨灭之后,他只能以一记绝望的自刎来结束这段风华的人生。

我们很难去判定,到底是程蝶衣成就了《霸王别姬》这个剧目,还是《霸王别姬》影响了程蝶衣,但是在这个电影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程蝶衣的一生中,他用最真实的自我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

Brandon Teena《男孩别哭》(1999)

1993年12月31日,当其他人正沉浸在欢庆新年的热闹氛围中时,年仅21岁的Teena Brandon因为自己的跨性别身份而被镇上两名年轻人折磨辱骂,残忍杀害。这则真实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男孩不哭》,上映时曾一度在美国影坛引起轰动,饰演女主角的Hilary Swank也凭借此片成功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后桂冠。

虽然此片曾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90年代十大同志影片之一,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影片主角Brandon Teena其实是一名跨性别者(transgender)。在片中,她已经完全认同了自己的男性心理性别,并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外在从而获得自己身份的认可。无论是交友约会,还是滋事犯罪,Brandon Teena都在举手投足间注入了自己对男性形象的认知。所以,当所谓的谎言被识时,Brandon的身份被暴露在昔日的玩伴面前,难以启齿的性别认同障碍让她无处可藏,这也使得一直生活在社会压力下被男权本位思想所禁锢的玩伴感觉受到了凌辱,最后选择强奸了Brandon并将其杀害,酿成了这桩悲剧的发生。

作为美国影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跨性别者形象之一,Brandon Teena第一次让跨性别这个概念能以影像的方式进入主流视野,同时,她的残酷经历也无时不在警示着人们:这世上,还有另一种性别需要得到认可。

Bree Osbourne 《穿越美国》(2005)

与《男孩不哭》的残酷相比,《穿越美国》这部电影则要轻松得多。它以公路喜剧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即将变性成女人的美国人,前往纽约市去保释他素未谋面的儿子并在横跨回加州洛杉矶一程中两人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趣事。

此片全程都洋溢着一股诙谐而流畅的喜剧氛围,但却又间杂着许多出格的元素,诸如吸毒、卖淫、变性等,然而这些元素最终还是落脚到了全片最核心的元素——亲情上。在这样的温情中,Bree Osbourne这位拥有着特殊身份的“父亲”也摆脱了以往“第三性”主题电影中绝望而消极的形象,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起来。从面对儿子时自己的情感觉醒,到回顾往日时内心的坦然坚决,他的每一个选择就像生活里每个普通人一样稀松平常。在这样的先提条件下,父子间一路上重新拾起的理解与情感便成了全片中最为动人的核心元素。

Laurence Alia《双面劳伦斯》(2012)

《双面劳伦斯》是加拿大天才导演Xavier Dolan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首次放弃小格局改用史诗篇幅来进行宏大叙事的一次尝试。影片围绕着一对较为“特殊”的情侣Laurence Alia和Fred Belair展开,当Laurence有一天向Fred敞开心扉述说自己对自己性别的另一种认知并决定要变性为女性时,他们的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在热恋、争执、重逢、理解、崩溃间周而复始不断游走。

与其它电影中常见的“变性”角色不同,Laurence展现出了爱与性别的另一种可能性。一方面,在变性之后,Laurence并没有完全放弃男性的特质,硬线条的面孔、浑厚的声音、男性的体格与动作,配上“她”身上前卫的服饰和艳丽的浓妆,这些无一不在加剧着人物身上的自我冲突与矛盾;另一方面,Laurence的性取向并没有跟随着其性别的转换而发生改变,在变性之后,“她”依旧深爱着前女友,并用十年的跨度记录了彼此的爱恨交织。这种去性别化的处理手段,不仅诠释了“第三性”对于“爱”的多元化认知,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广义的疑问:爱,真的关乎于性别么?

Einar Wegener《丹麦女孩》(2018)

说到今年未映先红的电影,就不得不提这部即将在11月27日登陆美国院线的《丹麦女孩》,去年凭借《万物理论》拿下奥斯卡影帝的小雀斑Eddie Redmayne将在此片中反串出演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Einar Wegene。

影片中的主人翁Einar为了帮助画家妻子的艺术事业,换上了女装充当起了妻子的模特,且一当就是好几年。在这个过程中,Einar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心理性别,从而踏上了追求自我的道路。

同样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相较于《男孩别哭》的残酷纪实,《丹麦女孩》则更多地强调性别意识的觉醒。现实中的Einar是跨性别群体中的先锋人物,“她”身上性别意识的流动在她所在的19世纪末而言,无疑是出格且难被人接受的。在接受手术发生排异反应去世之后,“她”的故事很难再被人想起,而这次大银幕的改编也恰是一个良好的时机,让“她”的人生能再次被主流观众所关注。

编辑/鲸书 文/谌椿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代健康 > 病理诊疗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