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蜂鸟音乐在过去11年专心做了只一件事——让邓紫棋成为邓紫棋。
编辑/唐小薇
文/木一
摄影/韩骞(loveinlove.cc)
蜂鸟音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鸟音乐)不是一家大公司,这家由张丹(Tan Chang)及Lupo Groinig创立的香港独立音乐机构早年间曾经只有四五名员工而現在只有1位签约艺人,却已经活了11年,并且活得不错—今年单是蜂鸟音乐的演唱会市场就价值10亿,而这,是因为他们的签约艺人是邓紫棋。
90后,小巨肺,外形可爱,19岁即登上香港红馆、连开五场演唱会,后因内地歌唱节目《我是歌手2》而爆红的邓紫棋,如今依旧站在风口浪尖。她的新浪微博拥有1700多万粉丝,今年的全球巡回演出有70多场,每年广告邀约总值过亿。
在中学时就被张丹发现的邓紫棋16岁即成为蜂鸟音乐的签约艺人。是邓紫棋成就了蜂鸟音乐,还是蜂鸟音乐成就了邓紫棋?准确说来,应该是他们成就了彼此。
蜂鸟的初心
蜂鸟音乐源于张丹本身对音乐行业的兴趣。他出身香港殷实家庭,自小在澳洲修读会计、金融,毕业后专门赴美国学习音乐行业。也就是在这一期间,张丹认识了日后的重要合伙人——创作大师Lupo Groinig。
2004年,张丹通过老虎机生意赚得第一桶金后,决定开一家自负盈亏的音乐公司,当时香港音乐行业已经不负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期,优秀的新人和作品寥寥,这也意味着蜂鸟音乐这种小公司有了发展机会,与大公司流水线生产模式有所区别的是,张丹决定让蜂鸟音乐走小而美的特色路线,他们选择会自己创作的歌手,同时将音乐创作、后期制作他们公司自己处理而不外包。
张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邓紫棋的情景。那是在一个香港中学联校歌唱比赛上——第一个签约艺人因利益纠纷分道扬镳后,张丹频繁出没于各个歌唱比赛中去挖掘苗子。16岁的邓紫棋扎着发髻、连衣裙打扮,唱自己创作的情歌《睡公主》,嗓音清亮。“她在台上很害羞,但是很投入,比如比较难唱的部分时,她拿麦克风的手会动,我觉得有趣,一个唱歌蛮厉害、很投入的小小的女生,最后我给她打了第一名。”张丹告诉《芭莎男士》。
观察大半年之后,张丹决定签下邓紫棋。“培养一个新人要做很多工作,我们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没可能会做得好的人。所以我会帮这个人录一首歌,看这个人是喜欢出名,喜欢音乐还是想要透过音乐去做一些其他的事。一个本身欢做音乐的人是适合我们公司去培养的人。”张丹说。张丹帮邓紫棋录制了一首《回忆的沙漏》,录音过程中邓紫棋的开心和投入打动了他。
张丹谈到为什么将精力放在邓紫棋一个人身上,“所以我一直保持它小的原因是,我并不想看到哪里有利可图就往那个方向无目标的凑活,专注能让艺人尽快靠自己透过音乐去赚钱生活,公司也尽快通过音乐极其周边收入达到收支平衡。”邓紫棋在出道第二年就做到了这一点。
做一个学校
蜂鸟音乐对邓紫棋来说,更像是一个音乐学校,张丹并不强调教导邓紫棋如何保持仪态和应对媒体,给她制定的训练计划围绕的全是音乐:让她学习系统乐理知识、打鼓、跳舞,量身制订了打泰拳这样的健身计划等等。
“我偏向于做一个创作型歌手,我不会要求把邓紫棋做成像哪一個過往的天后。我希望她能成她自己風格中国最好的女歌手。”张丹说。
在这个过程中,Lupo Groinig一直担任邓紫棋的音乐老师。前者拥有制作人,曲作家,流行歌作家等多重身份,他着重向邓紫棋介绍西方音乐及其背景,“西方音乐喜欢融合经典音乐元素,这些知识我们都会让她了解,以把握音乐的感觉。”
出道将近6年,邓紫棋几乎将除演出等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钢琴、吉他、打鼓、舞蹈、跆拳道、健身……一切都是为了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而准备的。关于勤奋,她曾经的一名视频剪辑师曾这样描述:“有一天凌晨3点,她突然打来电话说想和我针对YouTube的短片讨论一下细节。1个小时后,修改好短片的我问她你怎么还不睡,她说刚做完运动。我看了一眼她前一天的工作表,她居然已经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
2008年10月,邓紫棋首张EP专辑《G.E.M.》发行。借此专辑,她在当年的叱咤乐坛流行榜上勇夺“叱咤乐坛生力军女歌手金奖”,成为史上第一位获此奖项的未成年歌手。“一首歌会不会受追捧,你很难去把握,你只能在市场口味和歌手自身特点中去尽量做好平衡。”张丹说。邓紫棋每写一首歌,张丹和LupoGroinig会从观众的角度给出意见。
张丹与此同时也没有忽视内地这个巨大市场,他一直坚持让邓紫棋接触国语歌。如今国语歌比粤语歌的接受程度高,国语只有4个音,粤语有9个音,写歌时需要计算很多,又要押韵,又要对音,写出来的词很多就很奇怪,不如国语那样既可以直白,也可以文雅。而他和邓紫棋都认为,哪里喜欢听她唱歌的人多,哪里就是她的重要市场。此外,他们也都很清楚,蜂鸟音乐在和英皇、寰亚等巨头的竞争中力量对比悬殊,邓紫棋在香港市场的未来成长空间也比较有限。
从2010年开始,蜂鸟音乐就向邓紫棋推荐《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内地综艺节目。但整整三年的时间,邓紫棋都没有寻觅到合适的机会进入他们的录影棚,最后他们决定邀请某湖南卫视导演前往香港实地观看邓紫棋演唱会。
那导演看完表演过了一年后,邓紫棋这个名字才传到《我是歌手》的总导演洪涛耳边。最后经过多翻沟通邓紫棋的名字才出现在《我是歌手》第二季第一轮的竞演名单中。张丹当时并没有料到这个节目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后来对媒体回忆说:“我在维基百科上查了一下韩国版比赛的情况,发现都是一些过气歌手参加。但当时我都没有多想,平时也上不了内地节目,这次有机会就去试试吧。”而《我是歌手》最后让邓紫棋从节目前的150万粉丝一跃拥有了过千万粉丝。
接地气的偶像
刚出道时,张丹让邓紫棋参加大量校园秀,邓紫棋学会如何现场演绎、与粉丝沟通,从而成为香港歌手中最受欢迎的校园秀表演者。这也为邓紫棋后来在《我是歌手》中的率性表现打下基础。
邓紫棋一直保留着发微博前要给张丹看一眼的习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她从小就熟稔社交软件,也深谙网络营销之道。从博客、Facebook、微博,再到Instagram,从文字到短视频,邓紫棋不遗余力地在各种主流社交平台上与歌迷沟通和推广自己的音乐。
张丹的的宣传推广路径几乎完全是互联网思维的—利用社交网络,直接与歌迷发生联系,从定期宣传专辑变成随时随地宣传邓紫棋生活。比如邓紫棋在《我是歌手》的每一场表演后,会立马在微博里发出自己的心情和感慨,每次粉丝的数量都会急剧上升。
一个有个性、真实、接地气的年轻歌手很容易得到新一代90后的好感。张丹的策略正是让大众看到邓紫棋的个性与作品。MV花絮、“金鱼嘴”等视频一经放到网上,便引发了同龄粉丝的追捧。
在“邓紫棋体验生活”系列短片中,她化身天气预报员、奶茶妹、用人等不同角色,亲身进行社会实践。邓紫棋的体验类视频符合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原则,即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分享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劳累了一天的奶茶妹忽然在网络上看到“高高在上”的明星像自己一样地工作,她就极有可能迅速转化为支持者。
在宣传新专辑时,邓紫棋团队先后录制“后海卖唱”、“生日送歌”等短片,这些视频在社交网站上均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
至此,邓紫棋真实、鲜活的形象已建立完毕。她在不同风格中游刃有余,嗓音有特色,会演奏乐器,会热舞,擅长卖萌,熟悉内地网络流行语,形象可爱,善用社交媒体,受众觉得她是一个理解自己境遇的同龄人,而不是过去那些高高在上的女神类型的偶像。
现在是最累的
直到今年,蜂鸟音乐的员工才从当初创建时的4名增加到20多名,并在北京、香港两地都设了办公室,称得上是一个典型的慢公司。“现在是最难的时候。“张丹说。”更多人去看,压力更大,时间还变得更少,事情还要求做得比以前好。
在张丹看来,做一名成功的歌手。“坚持自己最重要,但不是很笨的坚持,假如没有那样的空间让我们去做事,就去创造空间。张丹正在给邓紫棋制作一个时长90分钟的音乐纪录片,目的就是为了接触大众,“不然他们会以为她只是《我是歌手》里面的邓紫棋,只是一个翻唱其他人歌曲的邓紫棋。”
当红歌手的记录片在国外早就有迹可循,但在国内乐坛却显得相对超前。张丹的用意,并非只是追求超前,他用这种以音乐出发的不同形式,为大众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邓紫棋不会因唱而红,便转身去当一个不专业的女演员,而只会是纪录片中那个专注音乐,用音乐表达真实自我的创作歌手。“大家在流行歌手里面会看到她很亮丽的一面、很成功的一面,但是大家还是没有机会看到她背后的故事、挣扎的故事,有时候透过访问能看到表达到,但文字能传播的没有那么具体,多媒体影像能够让歌迷去感受歌手背后的故事。”
采访之前,邓紫棋刚刚结束了此轮巡演内地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也是这一主题下的第64场演唱会。和之前场次不同的是,这一场,张丹和六大网络平台合作,向全世界进行收费直播。“最后一场演唱会,还是有许多歌迷无法到场,同时,也有更多人带有好奇,对他们来说,直播会是一个让观看最大化的好方法,尽管在国内乐坛这样的做法不多,但我们还是去做了,是希望能让邓紫棋的音乐最大化的接触到观众。”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虽然大胆,却效果极佳,当天的演唱会共计48万付费观众同步观看,这一数字几乎是之前多场的现场人数之和。“网上观众或许无法完全感受到现场气氛,但他们看见了演唱会的样貌,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这让我们觉得很开心,也更有信心尝试我们的方式以音乐为核心,去拓展不同平台。”
张丹目前对邓紫棋的下一步规划是“用音乐打破语言的隔膜”,就像我们听韩国或欧美的作品,有时虽然不了解那些语言,但音乐却能让人着迷。他希望让邓紫棋进一步将国际化的风格与本地流行结合,在下一张专辑体现她的成长。
事实上,张丹也在储备一些新人,他绝不会想要另一个邓紫棋,而更希望挖掘出全新风格的歌手,“跟新的培养的歌手,不会去签约,会去给一些指引,然后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喜欢音乐。”
张丹说,只做一个产品并不意味着就是风险,做很多个歌手也不意味着风险分担,培养一个能年赚1,000万的歌手,比培养10个年赚100万的歌手更难得。蜂鸟未来要做的是类似娱乐界苹果,像苹果就是即使每年只推出一两款产品,也能直面三星机海战术的竞争。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