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苷类是一类可加强心肌缩短力的苷类化合物,临床用于医治心力衰竭及某些心律失常,常用药物包含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等。
现在以为其效果机制主要是按捺心肌细胞膜Na+-K+-ATP 酶的活性,使细胞内的 Na+增加、K+削减。 细胞内 Na+增高,促进肌浆网开释 Na+与 Ca2+交流。 这个双向交流机制使得 Na+外流增加,细胞内 Ca2+内流增加,然后发挥正性肌力效果。强心苷是从肝肾代谢和分泌的,当肝肾功用呈现妨碍,强心苷在体内半衰期延伸。当患者存在严峻心肌损害、严峻缺血缺氧、严峻电解质紊乱及肺栓塞等诱因,服用强心苷后或许导致其不良反应。
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苷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做动态调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强心苷不良反应。强心苷血浆浓度监测可提供有价值的确诊依据。因而临床上,应具体问询患者的用药史,2周内用过慢效洋地黄者,应适当削减剂量。依据患者年纪、体质、病因、心功用状况、肾功用状况、电解质、联合用药状况及临床并发症,拟定个体化计划,及早发现并消除诱发要素并依据实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强心苷临床不良反应事情的发生率及严峻程度可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洋地黄与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 、钙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镇静剂等药物合用,有协同效果。 两者合用时,应适当削减强心苷的用量。西咪替丁、考来烯胺 、甲氧氯普胺、抗酸药、酚妥拉明、苯妥英钠、硝普钠、苯巴比妥等与强心苷药合用时可下降强心苷的有用浓度,应适量增加强心苷浓度。
参考文献
[1]邱碧丽,程永现,杜晓曦. 强心苷中毒机制及躲避办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8-10.
[2]聂方.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2):5073.
[3]郭晓玲,郭海红,吕利娜. 心血管体系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2015,8(7A):95-97.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