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冰凉,小心冻疮

来源: 2021-07-30 00:08

凛冬已至,寒冷降临。低温除了会使感觉麻木,手指僵硬之外,更会带来恼人的冻疮。

我猜评论里一定会有广东、海南等地的小伙伴出来秀优越,哼!

寒冷、潮湿

冻疮的好帮凶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的出击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英国的气候让冻疮的发生率高达10%。我没有找到我国冻疮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但南北方冻疮的发生率差应该不会有巨大差异,因为冬春季时,虽然南方气温高于北方,但南方相对潮湿且缺乏室内供暖,故冻疮也不少见。

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在南方冻成了哈士奇……

除了寒冷与潮湿,血液循环不好也导致是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而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另外,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之前我们讲女性为什么容易手脚冰凉时曾说过这个问题。

此外,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发生冻疮。而局部衣物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也会诱发冻疮。

紧身过膝靴显瘦、显腿长,但太紧小心勒出冻疮啊……

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认命吧亲……

温暖的环境里冻疮让你更难受

一旦回暖……

冻疮就开始作妖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不容易。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气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冻疮这种【划掉】像前男友一样【划掉】死缠烂打的的风格令人心烦。

答应我,别嫌弃这个5毛钱的特效

温暖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小血管收缩,动脉血运不进营养与氧气,静脉血运不走代谢废物,导致细胞代谢障碍。而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小动脉受热扩张,动脉血注入,但此时小静脉却没有相应响应,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导致局部循环产生淤血。淤血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

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如果低温作用时间较久,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会走向坏死。恢复常温后,血液重新进入缺血缺氧的区域,也会导致原有受损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冻疮严重时,冻疮部位的小血管内甚至会形成血栓,加重组织坏死。反应较大的人在冻疮局部甚至会形成水泡、溃烂,此时很容易并发感染。

怎么办?

冻疮防治就在今天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则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

当你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你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你妈觉得你冷或许可以作为依据)。

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显瘦可以,别太拼。

平日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有人感手脚冷时有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

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

答应我,别学老毛子喝伏特加御寒。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对冻疮的治疗主要是舒张血管、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舒张血管的药物有很多种,医生会视情况选择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促进愈合方面以外敷药膏、加强保暖为主。如果冻疮处表皮完整,可以擦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不要热敷,热敷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果冻疮局部有感染的迹象,可外擦百多邦或服用抗菌药物。冻疮较重发生水泡时,处理方法与烧伤水泡类似,保留水泡外皮有利愈合。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小伙伴,它的内容特别转给你那些爱分享不靠谱养生信息的亲戚朋友,拿好不谢!

健康朝九晚五

ID:Health_Guokr

睡不着睡不好

给健康君回复【睡好觉】

说不定有用哦~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代健康 > 养生之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