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 “江湖文化”消亡史 – 《江湖儿女》

来源: 2018-09-25 12:22

在武侠电影中,江湖是群英汇聚、快意恩仇的所在,是剑客侠女在刀光剑影中不断追逐的自由和爱情;在古惑仔电影中,江湖是街头热血、患难与共的兄弟情义,是陈浩南带着“洪兴帮”在香港街头肆意挥洒的热血青春。

 

当时间进入21世界,“江湖”一词似乎渐行渐远,这个时候,贾樟柯带着电影《江湖儿女》登上银幕,用镜头记录了“后来的江湖”。

 

#江湖儿女/Ash Is Purest White(2018)江湖儿女
Ash Is Purest White
(2018)

 

经典港片《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今,这句话也被奉为经典,象征着“江湖”的永恒性,也维护着中国人心中,那或多或少留存着的“江湖崇拜”。

 

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江湖人?对于江湖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字——规矩。他们与“朝堂”相对,不论阶级,却看重辈分;不尊权贵,单信仰关公。

 

在武侠电影中,对“辈分”尤为看重,初出江湖的小辈,不论家世如何,在前辈面前多也不敢造次,对于“老江湖”来说,与小辈计较也是相当跌份儿的事情。但守着这种规矩的人,在现在的江湖中已经越来越少了。电影《江湖儿女》中,主角斌哥不再是贾樟柯电影中常出现的街头混混,而是一个有头有脸的社会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江湖人。


 

依着江湖规矩,斌哥尊敬曾经的老大“二勇哥”,但是如今退出江湖,专心经商的“二勇哥”却死在了几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手里。年轻人想要出头,拿着铁管守在路上,看见单枪匹马的斌哥便直接下狠手,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江湖不需要规矩,只尊崇暴力。

 

但是作为老牌江湖人,斌哥并没有对这伙人下同样的狠手,对待后辈,给一顿教训之后也就放了,这是在他心中需要守着的江湖规矩。

 

在《江湖儿女》中,贾樟柯对江湖人的塑造与“古惑仔”电影中的地下帮派也颇为相似,同样的充满仪式感,同样的尊崇“关二爷”。

 

 

 

在斌哥首次出场的麻将馆里,帮派里的“老赖”在斌哥和兄弟们面前死不承认欠钱不还的事情,斌哥没有多听他辩解,而是直接说了一句“请二爷!”猛然听到这么一句,还以为是请德高望重的帮派前辈,哪知请上来的只是一尊“关公像”,“老赖”却也立刻低头认错。

 

这时我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在江湖人心里,“关二爷”是近似神明、高于法律的存在。只是身处2018的我们将江湖中的“关二爷”遗忘了。

 

江湖人敬“关二爷”,这是面子,里子则是遵循关公所象征的“忠、义、仁、勇”,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准则。在大同的江湖里,除了斌哥,最遵守这个规矩的可能就是被斌哥带入江湖中的巧巧了。


 

在生死关头,她敢当街鸣枪,原本以为是弱质芊芊的女人,却在紧要关头救了斌哥一命,这是她的勇;被铺入狱后,为了斌哥,巧巧一力承担了所有罪名,这是她的义;面对落魄归乡的斌哥,她伸出援手,保全斌哥仅有的尊严,这是她的忠与仁。

 

当电影行进到2018年,《江湖儿女》的故事中少了江湖的热血,多了人情的冷漠变更,江湖也在时间流转中逐渐消解。

 

回看电影中形形色色的“江湖人”,原本守着忠义的斌哥背叛爱情,逐渐远离江湖,曾经的小弟们各奔东西,留下的人顶着江湖的名义,却失了江湖的情义,细数一遍,江湖中居然只剩下巧巧,只有这个大哥的女人,还敬着“关二爷”,守着心中对江湖的情义。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代健康 > 行业观察

显示全文